【旋律#2】音名、絕對音感
- 運倫 許
- 5月6日
- 讀畢需時 2 分鐘
我們之前聊過「相對音感」,也就是只要有一個任意的起始音,之後便能依據與之相對的音高來唱歌。
如果只有自己一個人,要唱任意高低的起始音都沒問題。但是一群人就不行了,畢竟每個人的起始音都不一樣,這樣胡亂唱會是不和諧的。
因此,我們需要一套統一的音高標準——這就是「音名(pitch names)」系統。
音名是什麼?
在現代西方音樂中,音名由七個英文字母組成:C、D、E、F、G、A、B。
這個系統是循環的,所CDEFGAB的右邊會再接一組CDEFGABC,只是新的那組會比原本的高一個八度。(當然開頭那組的左邊也有一組低八度的)
這個音名系統的每個音之間的距離有固定的規則。如下圖



這個系統列方式跟相對音一樣,也同樣有升降記號的使用。
兩種系統有關連,但不應該混為一談,也就是兩種系統應該要分開背誦。
目前這樣還不夠標準,要規定每個音名會發出固定的音高才行。
為了讓全世界的音樂人有「一樣的音高」,國際標準定了一個基準音:
A = 440Hz(每秒震動440次的固定音高)。
其他音的音高基於「十二平均律」(將八度分成12個等分半音的調音系統)計算,也有了各自的固定音高。你經常可以在調音器上找到A= 440hz,若把數字調小,則音名系統整體的音高便會降低。
絕對音感是什麼?
絕對音感(perfect pitch)是一種罕見的天賦,通常在幼年學音樂時形成。擁有它的人能不靠任何工具,直接聽出或唱出音名(例如「這是 C」或「那是 A♯」)。不過,這種能力可能因調音標準或音樂文化而略有差異。
我們實際怎麼用?
多數人(包括專業音樂家)沒有絕對音感,但能依靠「外部參考音」(如音叉、鋼琴或調音器提供的標準音)來唱準音高。樂器在這裡扮演了關鍵角色,提供基準音讓大家統一音高。
音名就只提供音高?
若只是單純唱歌,是這樣沒錯…但音名跟五線譜的結合是目前最主流的音樂教學法之一,所以未來學習各種個樂理時,必然會碰到音名+五線譜這種組合,因此你還是得去記憶音名系統。
至於五線譜的看法,可以直接看好和弦的 五線譜:一次搞懂所有你該知道的、基本的事情
總結一下:
1. 不管你會不會彈鋼琴,就是把得音名系統CDEFGABC的距離背起來,將來一定會用到。
2. 你不需要絕對音感就能學習音樂,有調音器就足夠了(記得調整到A=440)
3. 若對音名的歷史有興趣,可以查詢Guido d’ Arezzo
留言